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2010上海世博会 > 世博会消息

由“小”至“大”世博会中的中国(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4月29日15:16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的中国馆。

  1851年5月1日,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即首届世博会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揭开帷幕。大量工业革命的成果如蒸汽机、汽轮船、起重机等登台亮相。无数英国人为这些人类文明的最新发明创造感到自豪,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当时最著名的作家,他就是狄更斯。

  狄更斯屡屡在作品中抨击金钱利润崇拜,讽刺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但是这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当时英国的进步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首届世博会期间,他在杂志《家常话》上与作家理查·亨利·霍恩合作发表题为《大博览会与小展览》的文章,借了比较英国和中国展品的机会攻击那些对工业革命不以为然的保守人士。

  两位作者采用了当时十分流行的“人类进步”的话语,即进步是天定的法则,各国都在努力达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作者想找一个“他者”来映衬进步理念在欧洲的凯旋:“可能有一个奇怪的、野蛮的或者是怪异的国家,在地球的这个或那个地方,希望用否定的形式来行使它的自由意志。它可以把自身与世界其他地方隔绝开来,决心不要随大家一起向前。”

  这指的就是中国,一个“停滞的帝国”(法国现代作家佩雷菲特著作书名)。

  显然,两位作者已经对首届世博会上中国参展的物品有了感性认识。他们以极大的轻蔑罗列了这些物品:糯米纸、草药、大麻籽、生丝、染料、藏红花、樟脑、生漆、绿茶、砒霜等等。原来他们想用英国的日新月异来凸显中国的停步不前,用最先进的工业机械来矮化农业土产。请看高速印制《伦敦插图新闻》与《泰晤士报》的印刷机,这是何等伟大的发明!还有精确的外科手术工具、市政工程设备、各种各样的农用机械、复杂的钟表……这才是真正的“大博览会”。那个“小展览”里的舢板,怎么可以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英国巨锚相比?他们认为,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改变,还将继续沉浸在雕虫小技之中。中国的符号凝固在时间里,长城、故宫和宝塔莫不如此,就是紫禁城里的皇帝,也是几百年端坐不动。

  相信这篇文章能给中国读者以警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世博会上依然倚重土特产和工艺品,一旦外国友人面对“巧夺天工”的展品(比如说微雕)发出惊叹之声,媒体就兴奋异常。我们没有提问:所有这一切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为什么我们自己还在不断强化一个停滞的国度的形象?

  今天,大不一样了。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的红色“东方之冠”。这一地标性的建筑呈层叠出挑的倒锥形,设计上大胆新颖,然而又融合了冠盖、斗拱等多种中国文化元素,不愧为今日中国精神风貌的象征。狄更斯所罗列的传统土特产恐怕难以在展馆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我想,如果狄更斯的亡灵来到今日的黄浦江畔,他会有足够的雅量来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即1851年水晶宫里来自“天朝”的“小展览”早已一去不返,然后他将为既属于中国人民又属于全世界的上海“大博览会”喝彩叫好。 (来源:人民网)

2010世博看点

2010世博独家策划

2010世博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lianz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