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2010上海世博会 > 世博会评论

上海世博:一个国家的力量 需要回归生活的内核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5月04日00:49

  上海世博:一个国家的力量

  本报记者 赵飞飞

  实习记者 伏 昕 上海报道

  上海浦江两岸盛大的烟火,闪耀着空前繁华。

  4月30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2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几万中外嘉宾,见证了世博盛大的开幕。

  5月1日,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共同迎接一场文明的盛宴。159年前,比奥运会还要早45年诞生的首届世博会,迎来2万展商的10万多件展品,检阅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其时,上海还是小渔村,中国则是鸦片战争之后10年。

  百年之后,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首次提出上海申办世博始。作为共和国经济桥头堡,上海的执政团队,先后走出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黄菊、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在北京主政期间,同样关心和强力支持了上海世博的申办筹办。

  与奥运一样,世博已是一个国家的盛事。

  4月23日,江泽民、朱镕基等上海老市长在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的陪同下,参观了世博园。

  从2002年12月3日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举办权之时,这期间,正是共和国经济发展最迅猛时期,也是上海重振远东经济中心繁荣的最关键时期。

  世界级的大都市,这场为期184天的盛宴,中国等待了百年,上海谋划了20多年。徐徐展开的胜景背后,正是一个国家向上生长的力量在背书。

  世博战略管50年

  4月25日,在参加完丹麦馆小美人鱼像揭幕仪式后,上海副市长屠光绍对世博的试运营评价颇高,“感觉一天比一天好”。

  “世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参展,将给上海、全国及全球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屠光绍对本报记者表示。

  4月28日,世博园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世博局局长洪浩称,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已达到246个,其中包括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

  能把这样大的参展主题集中在一起,最早的想法发端于哪里?

  2002年初,时任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代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上海申博报告因此和世博结下渊源。其对本报回忆,最早提出办博为上海的老市长汪道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汪道涵就提出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设想。原由是汪老在1983年至1987年三次访问日本,参观了三届世博会的旧址,切身感受到世博会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回国后,汪道涵组织一批学者专门调研,认为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一是直接加快了大阪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整个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日本的知名度,此外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彼时,日本经济形式和中国目前颇为相似,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正是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举办,这两次世界性的盛会,拉动了东京和大阪的基础设施建设。东京奥运会之前,日本建成了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把东京和大阪连接起来,高速公路也相继建成。

  汪道涵认为,能给上海发展带来持久动力的有两个方面,科技和金融。其80年代主政上海的两大构想就是,开发浦东、申办世博会。

  据吴建民、施燕华夫妇的回忆,汪道涵始终从战略高度看世博,汪认为所有城市发展都需持久动力,否则会停滞不前甚至衰落。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动,需金融体系支撑,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能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汪道涵认为世博会与一般的展会有本质差别,“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

  本报记者获得的中央党校内部资料显示,上海市委市政府曾在1984年、1988年责成有关部门对申办1989年世博会和1993年世博会做过可行性研究。

  上海世博局前副局长,现顾问黄耀诚告诉本报,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展览局,不具备申办世博会的资格,另一方面,上海市的城市发展水平交通状况也还不能达到要求,如果世博会放在浦东,没有隧道、没有大桥怎么行?

  1992年10月,在上海市委的一次书记办公会上,吴邦国书记、黄菊市长又再提出再研究一下申办世博会的事情,并指定时任上海副市长徐匡迪带队去韩国考察大田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看看世博会到底有什么硬件和软件的需求。

  此次韩国之行,给徐匡迪印象较深为两点,一是基础设施很重要、二是韩国人很有创意,世博会后,所有新建的设施都将成为新兴科技城市的起点。而此时浦东开发才起步,到处修路修桥,是一片大工地。

  申办:举国体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硬件上,上海主要做了四件事情,一是搞好了市内的交通,其次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三是建成了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第四建成了浦东国际机场。

  既是在世纪之交前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及北京申办奥运,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天时地利,上海终于决定启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

  第一件事,需要获得中央的支持。徐匡迪回忆,其首先是要取得中央的支持,并确定具体的申办方式,此时徐匡迪带队至北京汇报。

  徐匡迪一行首先至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处汇报,江泽民赞成道,国家层面我是支持的,但具体操作需要国务院出面,并介绍其找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则叮嘱徐,此事汪道涵同志十多年前就谋划过,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确定好世博会的宗旨和内涵,申办的具体方案,可以找吴仪商量,吴时任国务委员。

  把世博会作为国家的项目,“国家主办、上海承办”,正是吴仪提出。

  2000年3月17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吴仪任主任委员、徐匡迪和贸促会会长俞晓松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相关部位负责人担任申办委员会成员。

  上海世博局前副局长,现顾问黄耀诚告诉本报,加入国际展览局的中国此时不但具备资格,且国内经济发展也为申办提供了实力。随着国际关系的改善,再加上中国想要实现强国梦的有识之士的促进,在各部委的合力推动下,申办也加速。

  为了获得票数的支持,中国开始探索国际利益的双赢模式。本报获得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整个申办期间,各个不同的国家,提出大概290多条要求。例如,芬兰最后同意投中国票,条件是要开通赫尔辛基到中国的航线,加拿大则是以中国对其2010年冬奥会的投票为交换。

  与此同时,中国的游说不仅需要利益交换的支持,更需要注意政府公关的细节。

  黄耀诚透露,例如在129次世界展览局代表大会上,上海著名主持人袁鸣作为上海市民代表发言,一改展览局代表大会只有政府官员发言的规定,以得体的外形和流利的英文,打破了展览局一向沉闷的会议氛围。

  中央层面,此时也在不断释放对上海世博的支持声音。时任中央领导人在各种场合表示了对上海世博的支持。

  2002年3月11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国际展览局考察团时表示,1999年的财富论坛、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都在上海举办得很成功。如果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中国政府将认真履行在申办报告中做出的各项承诺。

  2002年9月27日朱镕基在法国工商界欢迎会上演讲时透露,2000年其参观过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时,此届人数就1600万人。“我告诉国展局主席和秘书长,上海就有1600万人,人数规模会远远超过汉诺威,一定会促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的商机。”

  这次演讲中,还有一个插曲。“我问主席和秘书长,现在还有什么问题阻碍中国举办世博会呢?他们说,那是政治和外交的问题。因此,我呼吁在座的企业家,请你们向希拉克总统施加‘压力’”。朱镕基话音刚落,博得现场热烈掌声。

  中俄韩竞逐

  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可谓是世博有史以来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在五个申办国中,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中国、俄罗斯、韩国。

  这一年,各申办国声势浩大的拉票活动展开,包括购买欧美大报的广告版面。韩国人花钱最多,在美、英、法最有影响的大报上花钱买版面刊登丽水广告。俄罗斯的广告刊登在法国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报》上;上海也曾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购买了四个版的广告。

  2002年12月国展局举行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进行最后投票表决。

  最后表决之前的陈述,中国同样选择了英文现场演讲,外交官吴建民,施燕华夫妇回忆说,在发言的头一天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国务委员吴仪都在屋子里练习讲稿。作为外交官,施燕华当时也被叫去帮助修改发言的句式。

  当时吴仪的司机对施燕华说,你们把老太太逼得太紧,她一上车就念念有词,12月3日,吴仪的总结陈词颇具感染力,她最后一个动作是伸出双臂,对台下代表说,“给中国一个机会”。

  这一天,上海以12票的优势,领先韩国,取得2010年的世博会主办权。

  吴仪这一极富感染力的个性动作,被敏锐的摄影记者捕捉,遂成为次日诸多主流媒体的新闻照片,配合中国最后胜出的新闻。

  此后,世博转入了紧张的筹备时刻,与日本当年举办大阪世博迟于东京奥运会6年相似,上海世博正巧也在北京奥运之后举办。

  办世博会,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持。以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例,总投资折合人民币约为805亿元,而在1970年,中国的GDP不过2252亿,相当于日本花了当年中国1/3的国内经济总产值,举办了一届世博会。

  中南海推动

  2010年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世博园时强调,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

  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为例,其甚至经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审看讨论。

  官方新华社也发文披露,在世博筹办过程中,胡锦涛先后4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仅2009年就两次听取筹办工作汇报和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展示策划方案汇报。

  此后,在国家层面成立上海世博会安保、外事和宣传3个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全国资源支持上海世博会筹办。

  这前后,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样亲临世博园,同样在各自分管领域对上海世博进行推动。

  在执行组织结构上,由中央层面官员组成的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上海政府及国家贸促会官员组成的执委会,以及上海世博局三大体系,确保了世博顺利推进的组织框架。

  2006年3月22日,上海世博会官方邀请函向168个建交国和49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出,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全面启动;同年5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以照会形式,向尚未建交的24个国家发出官方邀请,上海有关方面也向11个非政府组织发出参展邀请。

  城市:已经和还要努力的

  2010年上海世博开幕之时,上海经济发展已经朝着两万亿台阶迈进,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间,中国当时GDP的10倍。

  官方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建设涉及资金投资180亿,运营费用106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黄耀诚透露,整个上海对世博配套投资达3000亿左右,项目涉及地铁、交通、环保等。

  同时,历经多年的建设,一张庞大的硬件交通体系,同样承载起上海每天超过1400万人口的出行,这张交通网在世博间,同样要承载世博园周边每天数十万游客的输送量。

  2010年4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对本报介绍,截止开园前,上海轨道交通已经投入11条运营线路,420公里通车里程,日均客流规模可达到550万人次,这个里程让上海跻入了世界前三。

  目前,上海的常规公交线路5000多条,日均客流规模达到750万人次,出租汽车近5万辆,日均客流规模可以达到300多万人次。

  而在快速道路交通系统上,中心城快速路达到145公里,上海目前的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767公里,一条条高速公路接往长三角各个城市,通向全国。

  2010年开春,地铁2号线将连接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目前,随着两座机场的扩建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两座国际机场承运能力已经达到9400万人次。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告诉本报,对于长三角而言,世博将会是一个整体形象的打包展示,上海世博局将与浙江的7座城市与江苏的8座城市举办“世博会城市友谊日”活动,世博局也将各个国家、国际组织、企业馆相关官员前赴参观。

  上海世博的筹备,让上海这个一度失落的远东经济中心重新充满活力。但对于新上海来说,这或许才刚刚开始。

  将一个百年老城市的硬件脱胎换骨固然不易,但着眼于1900万上海的居民,这座如今到处簇新的大都市,还需要回归生活的内核。上海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努力实现世博口号的承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世博看点

2010世博独家策划

2010世博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